安徽农垦集团



“大棚经济”:今年春耕关键词

“大棚经济”:今年春耕关键词

发布日期:2008-03-11 浏览次数:4663

        省农垦皖河农场在今年的春耕生产中用现代农业理念引导农工发展“大棚经济”,改变过去那种“露天式”的种养方式,通过大棚生产提高技术含量和市场经营意识。“大棚”成为农场今年春耕的关键词。
                                           西瓜大棚引领高端市场
     3月11日上午,笔者在农场农技推广中心试验田里看到四栋竹木大棚,几位农工正在为大棚苗床备土。在西瓜大棚种苗大棚里,技术员向笔者边演示边讲解两项新技术:用穴盘基质育苗和早春电热线增温可以省工节本、易于运输,使西瓜成苗率高,苗齐苗壮、增产增效。
  原来这是四川国豪种业与皖河农场共同开发的30多亩大棚西瓜试验示范基地,专门对安徽和四川两个品系的西瓜品种进行课题试验,主要供应城市高端市场。
朱春霞本是农场棉农,经过一年多的西瓜种植实践,她俨然成为试验基地的熟练操作工。她说:“以前我也种过西瓜,那只是解解馋。现在才知道大棚种西瓜学问大!”
                                            蔬菜大棚支起增收平台
      这几天山东老板李凯特别忙,他经营的300多亩大棚蔬菜基地正在抓紧播种毛豆和玉米,仅3月11日这天,大棚里就有80多个农工在大棚里种菜,热闹的大棚成为棉农学习种菜的训练场。
近年来,安庆市原东郊蔬菜面积逐年减少,市政府决定“基地西进”,计划用三到五年时间在海口镇和皖河农场建1.5万亩蔬菜基地。这一举措为农场发展带来绝佳机遇,农场按照“引进来、先示范、后推广”的思路逐步发展蔬菜产业。众多投资商纷纷看好农场这块“菜园子”,蔬菜产业成为投资热点。与此同时,原东郊种菜能手也聚集到农场寻找创业新天地,他们在半年内很快建成近2000亩基地。
山东老板等投资商落户农场,不仅带来了资金、技术,同时带来了新的生产理念和市场观念,点燃了“星星之火”。农场农工们也纷纷“跟进”,学着种、跟着销、比着干,新光分场种粮大户钱冯发拜山东老板为师,腾出40多亩田学起了种蔬菜。
                                         肉鸭大棚撑起农工钱袋
     养鸭对于农村人来说不是什么难事,但用大棚养鸭却是件稀罕事。皖河农场农工陈于洲把创业的舞台选址在皖河农场红旗分场的20多亩荒草地上,凑足了20多万元建起大棚肉鸭基地。 他从头学起,成天啃着养鸭方面的书,就像小学生那样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不懂就问。除了技术,他还跑市场,学销售,与安徽太阳禽业公司合作,建立标准化大棚养鸭基地,全力做好防疫、消毒、扶苗、饲养等一系列艰苦细致的活儿。为了更好的侍弄他的鸭群,他吃在大棚,住在大棚,最后干脆把家也搬到了鸭舍旁边。 2006年,他的基地先后出栏六批青年鸭共2万只,产值达70多万元,初步建立了公司联基地的产业化格局。2007年,他养鸭6万只,产值达到190万元。今年正月他就引进3000多只春鸭,近日又将进4000多只。
       在陈于洲带动下,农场不少农工加盟大棚养鸭,来自淮南、滁州等地的农民也纷纷到大棚基地取经。
 
 
 
 

关注安徽农垦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