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垦集团



农垦工作会议交流材料之九:常规技术能落实  种地也会高效益

农垦工作会议交流材料之九:常规技术能落实  种地也会高效益

发布日期:2002-12-06 浏览次数:3533

正阳关农场
           (二○○二年十二月一日)
当前,农业对农垦经济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提高种地 效益是实现企业增效,职工增收的一条主要途径。近年 来,我场狠抓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和措施的落实,努力提 高种地效益。农场组织了种地效益情况的调研和分析, 并采取了相应措施,提高了亩均效益。现向与会领导作 一汇报,供大家参考。
一、我场近年来种地效益情况
1、几种主要种植模式的效益评价
正阳关农场当前生产上的主要种植模式为“一麦一 稻”,“一麦一豆”和“一麦一玉米”三种模式。从作 物生产成本来看,其直接成本主要包括种子、农药、肥 料和农机作业费,间接成本包括农业税、水利基金、排 水费、一事一议及无偿粮上缴。如果水稻(西光稻)平均 销价按0.60元/斤,小麦平均销价按0.5元/斤(含种 子),大豆平均销价1.0元/斤,玉米平均销价按0.5元/ 斤计算,取各分场2000-2002年连续三年的作物生产成 本资料平均值,经测算:水稻(西光稻)直接成本和间接 成本各为300斤稻谷,总生产成本为600斤左右。小麦的 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大体上都在300-350斤麦子,其总 生产成本稻茬麦600斤左右,豆茬(玉米茬)麦650斤左 右。大豆的生产成本为100斤,无偿粮上交100斤,总生 产成本200斤大豆。玉米的直接成本约300斤,间接成本 约200斤,总生产成本接近500斤。
根据上述生产成本和这几种作物在正常年景的产量,如 水稻1000斤,稻茬麦750斤,豆茬麦正常产量800斤, 高产年份850斤,大豆正常产量300斤,高产350斤,玉 米800—1000斤,计算土地亩效益,结果是:“一麦一 稻”模式最高(537.5元),“一麦一玉米”模式次之 (509.0元),“一麦一豆”模式最低(445.0元)。三种 模式平均值为497.1元/亩,接近500元/亩。企业与职 工之间的分配情况是:职工亩均纯收益为265.4元,占 53.4%%;农场亩均纯收益为231.7元,占46.6%%,大体上 约各占一半。
2、2001—2002年农场实际种地效益
全场2001年种植西光稻7785亩,单产1150斤;大豆7319 亩,单产285斤;小麦因灾有7800亩空白地(按2002年 实产计算)。2002年种植西光稻8450亩,单产980斤; 大豆6600亩,单产320斤;小麦15000亩,单产780斤;玉 米540亩,单产900斤。无偿粮上缴指标为:水稻200 斤/亩,豆茬麦280斤/亩,稻茬麦230斤/亩,大豆100 斤/亩,玉米160斤/亩。根据上述数据,分析种地职 工、农场的土地收益情况:2001年秋季水稻丰收,使职 工亩均纯收益明显偏高(277.5元),农场亩均纯收益为 239.5元。2002年职工和农场亩均纯收益分别为253.6 元、241.1元,都在250元附近。土地亩均纯收益2001 年为517元,2002年494.7元,均在500元左右徘徊。从 两年平均值来看:职工亩均纯收益和农场亩均纯收益分 别为265.6元和240.3元,各占52.5%%和47.5%%。土地亩 均纯收益为505.9元。可见,从全场农业上两年的帐目 分析来看,与上述测算结果基本吻合。
3、典型户种地效益情况调查
对三分场家庭农场史学安、张传家两户2001年秋季水稻 生产收支情况进行典型调查,其结果如下:
1、史学安,承包地职工2人,包地74亩,水稻总产 81700斤,总收入81700×0.6=49020元,总支出 29537.9元,其中:肥料3500元,农药700元,栽秧费 3300元,机耕收获费4000元,排水费1102.4元,农业 税766.5元,水利基金766.5元,水电费1612.9元,一 事一议费407.5元,杂费2000元,失业、养老保险金 599.5元,任务粮17971斤 ×0.6=10782.6元(包括加 收往年欠款50斤/亩,实际任务粮为8562.6元)。纯收 入=总收入-总支出=49020-29537.9=19482.1元。
2、张传家,承包地职工3人,包地116亩,水稻总产 128600斤,总收入128600×0.6=77160元,总支出 43034.9元,其中:肥料4245元,农药1160元,栽秧费 5220元,机耕收获费5800元,排水费1760.3元,农业 税1220.6元,水利基金1220.6元,水电费2575.6元, 一事一议费650.0元,杂费1160元,失业、养老保险金 810.4元,任务粮28686斤 ×0.6=17211.6元(包括加 收往年欠款50斤/亩,实际任务粮为13731.6元)。纯收 入=总收入-总支出=77160-43034.9=34125.1元。
从上述资料来看,水稻(西光稻)生产直接成本和间接成 本均在300斤左右稻谷,总生产成本600斤左右,这与前 面的测算结果是一致的。由于2001年水稻丰产,使职工 亩均纯收益明显增加,达到278.7元,若加上午季小麦 收入,则可达316.2元。户均包地95亩,户均纯收入 26800元。农场亩均纯收益为232.0元。土地亩均纯收 益为548.2元,说明高产年份其收益值在550元附近。 综上所述,就我场近年来种地效益分析来看,无论是全 场农业生产情况,还是典型户调查数据分析,都与前面 测算的结果基本相同。也就是说,在现有种植模式和生 产条件下,种地的亩效益区间在450-550元/年,平均 值500元/年左右,其中职工收益和农场收益约各占一 半。
二、提高种地效益的几点体会
根据我场种地效益的调研情况,分析认为:当前提高种 地效益要一靠科技,二靠规模,三靠市场。这是因为:
1、就农业生产过程来看,农业生产是各种生产要素的 投入和产出的过程。如土地、劳动、科技等的投入。纵 观国内外农业生产发展历史,农业用地和农业劳动力呈 逐年递减趋势,但农产品产量却不断增加,这主要归功 于农业技术进步对土地、劳动等生产要素的替代作用。 我省改革开放20年来农业科技贡献率已达45%%。显而易 见,提高种地效益首先必须靠加快农业技术进步,提高 农业生产科技含量。
2、就种地职工而言,其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就要 寻求各种生产要素投入最少和生产规模最优,实现规模 经济。农垦生产的初级农产品对土地的依赖性较强,且 土地集中连片,从种到收高度机械化,人均拥有的土地 资源较多,种地实现规模经营较为可能。因此,合理配 置各种生产要素,确定适度的经营规模,是提高种地效 益的又一条途径。
3、随着我国加入“WTO”,农产品的买方市场格局已经 形成,多数农产品价格升高的空间有限。在这种形势 下,加快农产品市场信息化进程,加大农业结构调整步 伐,抓好农产品销售工作,从而提高农产品销售利润率 也是提高种地效益的重要途径。
在具体措施上,我场主要抓了以下几点:
1、抓两个投入。即资金与科技的投入。通过资金投入 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为农业的高产稳产建立平台。 通过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从而提高土地产出 率。在资金投入方面,我场通过多年投资投劳,使大多 数农田基本做到旱涝保收,为农业的高产稳产初步奠定 了基础。在科技投入方面,我们重点结合本场实际推广 先进实用技术,着重通过抓管理来促使技术实施到位。 如在去年水稻生产过程中,由分场统一组织在规定时间 上水、烤田、复水、打药,确保关健技术落实到位,水 稻平均亩产达到1150斤,创历史最高。针对农场职工小 麦自己留种导致播种量大,部分地块品种布局混乱的状 况,仅靠宣传和行政命令效果甚微。今年午收前场里出 台“以粮换种”政策,由种子公司具体实施,为职工代 储种子,秋种时按职工地亩数按品种和标准播量发放, 既控制了小麦播种量又统一了品种布局。管理控制对科 技实施到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抓两种资源的优化配置。要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经 营,在生产要素的投入中,关键要抓土地和劳动力两种 资源的优化配置。正阳关农场通过不断深化农业改革, 使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全场现有包地职工468人,职 均土地33.5亩。规模效益比较明显,其中三分场职均包 地48亩,近两年家庭农场年收入明显高于其他分场。二 分场职工孟宪奎,2001年包地350亩,仅秋季水稻净收 入近6万元,安徽电视台新闻节目曾作报道。今年全场 共拍租土地1695亩,共有19户包地百亩以上。我们预 计,随着肉鸡产业化发展,如果继续转移部分职工到非 农产业,使职均包地达50亩左右,一个家庭农场按夫妻 2名包地职工计算,平均每个家庭农场包地百亩左右。 按照前述测算标准,职工种地的亩均纯收益250元左 右,则一个家庭农场种地年纯收入平均可达到2.5万元 左右。因此,进一步深化农业改革,鼓励职工自谋职 业,用市场机制引导地权流转,就能加快实现农业生产 的规模经营。
3、抓两个市场的对接。即农产品产品市场与销售市场 的对接。要提高农产品的销售利润率,关健是要抓好农 产品的市场定位,使其适销对路。我场早在1997年就大 力实施旱改水工程,变对抗性农业为适应性农业,在认 真做好市场预测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优质西光稻,取得 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在小麦品种结构布局上,重点围绕 种子生产,今年共销售小麦良种450万斤。 秋种又与 丰乐种业签订1000亩“皖麦44”预繁合同。根据肉鸡饲 料厂对玉米需求量大的情况,场里出台优惠政策,积极 引导职工种植玉米。今年全场540亩玉米,平均单产900 斤,亩效益高出大豆80多元。此外,随着粮食流通体制 的改革和粮食市场的放开,我们把抓产品销售也作为提 高其销售利润率的重要措施。如在去年西光稻销售过程 中,农场及早派有关人员外出找市场,摸价格,联系客 户,引来了六安天裕大米公司等大客户,彻底摆脱了过 去依靠周边小粮贩的被动局面。

关注安徽农垦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